北京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欧洲经济低碳转型面临大考

    2024-05-11 07:39:00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张思宇(QX0007)

    阅读:1431

    评论:0

    [摘要] 日前,世界气象组织联合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显示,2023年欧洲气候变暖速度领跑全球,气温上升速度约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欧洲长期以来在应对全球变暖中扮演领跑者角色,为推动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设定了相对完善的低碳转型政策框架和创新布局。......

    日前,世界气象组织联合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显示,2023年欧洲气候变暖速度领跑全球,气温上升速度约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欧洲长期以来在应对全球变暖中扮演领跑者角色,为推动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设定了相对完善的低碳转型政策框架和创新布局。这一转型究竟会给欧洲经济带来新负担,还是会为其提供新动能,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气温快速上升,欧洲经济低碳转型也将面临大考。


    气候变化和经济低碳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部位于德国的欧洲经济和财政政策研究网络3月份发布报告《下一届欧盟委员会的气候政策优先排序》指出,气候对于经济、工业和竞争政策有着系统性影响。一方面,减排降碳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对经济产生负面拖累作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工业部门会带来新的经济机遇。上述两方面作用,在消费、工业竞争力、供应链等具体经济问题上都有所体现。为了落实《欧洲气候法案》推动可持续转型,并且保持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欧洲必须找准重点,迅速行动。


    减碳阵痛或难以避免。研究表明,由于低碳转型限制使用了原本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化石燃料,因此转型代价高昂。加之低碳投资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原本高碳产能的替代,因此拉动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在成本升高和拉动乏力两方面因素作用下,低碳转型势必导致短期内的需求下降。有经济学家测算显示,到2040年,德国经济因低碳转型导致的需求降幅将高达10%甚至以上,而且需求缩水将主要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中,需要额外的再分配政策来维护社会公平。


    科技手段被寄予厚望。以往,欧盟效仿美国经验,依靠排放权交易系统推动减排,希望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但随着减碳规模和成本大幅上升,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力量减碳已力不从心,加之排放权概念承受道义压力增加,欧盟近来更加重视通过政府补贴等干预手段,加大科技创新在减碳中的作用。能源电力部门在欧盟低碳转型中作用关键,计划在2039年实现零排放。为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欧盟将大力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配套升级建设输电设施和储能设备,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未来发电需求和当前输电设施的不匹配问题。有研究指出,当前欧盟内针对特定低碳技术的补贴支持项目在数量上与日俱增,对于不同行业使用低碳技术的条件和限制也日益细致,技术中立原则已不复存在。


    气候投资存在严重缺口。今年2月份,总部位于巴黎的气候经济研究所发布《欧洲气候投资亏空报告》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7国的气候投资,即在风电、电动汽车等22个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度相关领域的投资,在2022年增长9%达到4070亿欧元,但同期的投资需求高达8130亿欧元。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欧洲绿色协议正在加速落地,但在能源、交通、建筑的现代化改造方面,投资仍需要翻倍才能达到欧盟的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报告显示,欧盟在22个领域中,只有水电和储能电池投资在需求水平之上,其余20个领域全部面临投资缺口,其中风力发电设备产能仅达到需求量的17%。为了解决投资不足问题,需要合理分配公共和私人投资比例。受领域特定影响,有些需要各国政府投资,有些需要欧盟整体层面的投资,有些则可以依靠私人投资。要优化投资工具,加强以公共投资带动私人投资,以及提升欧盟整体投资对各国投资的支持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专家提出,欧盟的工业竞争力不应该也不能放松。一个成功减碳但去工业化的欧洲并不是积极的结果。欧盟在执行欧洲绿色协议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保持其工业在本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成本低廉且可及性强的低碳电力供给。研究认为,低碳电价过高不仅会导致能源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竞争力受拖累,而且还会影响低碳技术发展,引发恶性循环。欧洲有大量能源密集型工业,同时也是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供应商,用电价格过高直接影响其低碳技术和设备产出。


    日前,世界气象组织联合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显示,2023年欧洲气候变暖速度领跑全球,气温上升速度约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欧洲长期以来在应对全球变暖中扮演领跑者角色,为推动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设定了相对完善的低碳转型政策框架和创新布局。这一转型究竟会给欧洲经济带来新负担,还是会为其提供新动能,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气温快速上升,欧洲经济低碳转型也将面临大考。


    气候变化和经济低碳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部位于德国的欧洲经济和财政政策研究网络3月份发布报告《下一届欧盟委员会的气候政策优先排序》指出,气候对于经济、工业和竞争政策有着系统性影响。一方面,减排降碳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对经济产生负面拖累作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工业部门会带来新的经济机遇。上述两方面作用,在消费、工业竞争力、供应链等具体经济问题上都有所体现。为了落实《欧洲气候法案》推动可持续转型,并且保持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欧洲必须找准重点,迅速行动。


    减碳阵痛或难以避免。研究表明,由于低碳转型限制使用了原本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化石燃料,因此转型代价高昂。加之低碳投资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原本高碳产能的替代,因此拉动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在成本升高和拉动乏力两方面因素作用下,低碳转型势必导致短期内的需求下降。有经济学家测算显示,到2040年,德国经济因低碳转型导致的需求降幅将高达10%甚至以上,而且需求缩水将主要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中,需要额外的再分配政策来维护社会公平。


    科技手段被寄予厚望。以往,欧盟效仿美国经验,依靠排放权交易系统推动减排,希望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但随着减碳规模和成本大幅上升,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力量减碳已力不从心,加之排放权概念承受道义压力增加,欧盟近来更加重视通过政府补贴等干预手段,加大科技创新在减碳中的作用。能源电力部门在欧盟低碳转型中作用关键,计划在2039年实现零排放。为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欧盟将大力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配套升级建设输电设施和储能设备,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未来发电需求和当前输电设施的不匹配问题。有研究指出,当前欧盟内针对特定低碳技术的补贴支持项目在数量上与日俱增,对于不同行业使用低碳技术的条件和限制也日益细致,技术中立原则已不复存在。


    气候投资存在严重缺口。今年2月份,总部位于巴黎的气候经济研究所发布《欧洲气候投资亏空报告》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7国的气候投资,即在风电、电动汽车等22个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度相关领域的投资,在2022年增长9%达到4070亿欧元,但同期的投资需求高达8130亿欧元。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欧洲绿色协议正在加速落地,但在能源、交通、建筑的现代化改造方面,投资仍需要翻倍才能达到欧盟的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报告显示,欧盟在22个领域中,只有水电和储能电池投资在需求水平之上,其余20个领域全部面临投资缺口,其中风力发电设备产能仅达到需求量的17%。为了解决投资不足问题,需要合理分配公共和私人投资比例。受领域特定影响,有些需要各国政府投资,有些需要欧盟整体层面的投资,有些则可以依靠私人投资。要优化投资工具,加强以公共投资带动私人投资,以及提升欧盟整体投资对各国投资的支持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专家提出,欧盟的工业竞争力不应该也不能放松。一个成功减碳但去工业化的欧洲并不是积极的结果。欧盟在执行欧洲绿色协议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保持其工业在本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成本低廉且可及性强的低碳电力供给。研究认为,低碳电价过高不仅会导致能源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竞争力受拖累,而且还会影响低碳技术发展,引发恶性循环。欧洲有大量能源密集型工业,同时也是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供应商,用电价格过高直接影响其低碳技术和设备产出。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双创平台

        北京双创平台

        33141文章
        14061.5万总阅读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