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雪龙”返航 满载而归

    2024-04-11 00: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赵晗琳

    阅读:1644

    评论:0

    [摘要] 历时五个多月,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历时五个多月,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举行欢迎活动。

    4月8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香港,“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多个部门,在尖沙咀海运码头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两场欢迎活动后,“雪龙2”号船举办为期5天、“雪龙”号船举办为期3天的开放日,供公众参观。

    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首次由“雪龙”“雪龙2”与“天惠”轮3船保障实施。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出发,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北辰介绍,本航次考察队顺利完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的站基度夏调查监测任务。在南极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进行大洋调查及科学研究,通过开展营养级结构调查,为探究目标海域关键物种的基础食物源及其营养结构关系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此外,国内自主研发的近红外望远镜、可移动太赫兹望远镜系统、南极无人值守智慧能源系统、“雪豹”2极地特种载具、无人智能载具等多种自主创新技术仪器装备在南极现场开展应用和测试,提高了科技支撑极地考察的基础水平。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刘顺林介绍,秦岭站主体建筑的建设为本次考察的重点工作,包括主体建筑钢结构、功能模块和外围护系统的建设,建设物资总量约9500吨。该站的建成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解罗斯海区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

    张北辰表示,极地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始终践行“绿色考察”理念,严格遵守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相关要求,集约化管理建筑材料,减少对南极现场的扰动,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建设运维目的。

    首先,秦岭站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钢结构、一体化墙板、实木等环保型建筑材料,具备易安装、易清理、对南极自然环境影响小的特性,同时考察站达到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利用。

    其次,秦岭站现场建造主要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减少了大量现场加工量和湿作业,整体建筑具有高度集成、质量可靠、施工迅速等特点。同时,秦岭站采用多能互补微网能源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系统,优先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启动应用了智能微网监控及能量管理平台,用于各种电源的启停控制和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实现绿色能源环保运行。

    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谢健介绍,本次考察开展了国际南极科学前沿领域合作研究,完成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和冰下地质两个重大国际合作科考项目。成功钻穿了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连续冰芯样品,并且继续向下成功钻取了宝贵的0.48米基岩样本,为探究该区域南极冰盖接地带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填补了关键数据空白,支撑冰盖物质平衡的精确评估和不稳定性研究。

    此外,本次考察与挪威、澳大利亚等多国合作开展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环”计划恩德比地调查任务。科考飞行长度约7200公里,航时约28小时,所得数据填补了东南极沿岸冰下地形关键数据空白区。(记者 刘诗瑶 巩晗 胡润新)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