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内蒙古厚培成长“沃土” 让技能人才遍地开花

    2024-05-14 15:57: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内蒙古双创平台

    阅读:6317

    评论:0

    [摘要] “站在这个领奖台上,内心无比的激动。感谢内蒙古各级人社部门,让我登上了全国大赛舞台,感谢职业教育传授的技能,让我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精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力争上游,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5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颁奖现场,宋佳贺激动之情溢于言......

        “站在这个领奖台上,内心无比的激动。感谢内蒙古各级人社部门,让我登上了全国大赛舞台,感谢职业教育传授的技能,让我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精进自己的技术水平,力争上游,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5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颁奖现场,宋佳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当天,内蒙古代表团选手宋佳贺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赢得了裁判的肯定,收获了电工项目学生组铜牌,实现了内蒙古在国赛该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

        2004年出生的宋佳贺,是呼伦贝尔技师学院学生,从乡村男孩到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铜牌、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电工赛项银牌、全国第一届乡村振兴内蒙古选拔赛电工赛项一等奖等11个奖项的获得者,年仅20岁的宋佳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13日,记者见到宋佳贺时,他正在呼伦贝尔技师学院和同学们分享比赛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把专业课程的‘岗、课、赛、证’,结合自己的参赛经验,无条件分享给同学们,争取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帮助更多同学成为优秀技能人才。”

        2019年,15岁的宋佳贺报考了呼伦贝尔技师学院,成为机电专业中级工班学生。初入校园的宋佳贺,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课堂上,发现自己很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焊接电线、设计电路,在一次次动手动脑中,他有了更多的学习乐趣与自信。这个过程也让他意识到,实践是提升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当2022年中级工毕业时,他选择在该院电工预备技师班继续深造。

        从此,宋佳贺的目标不再是让机器动起来,而是要规划出简洁、稳定、有秩序美感的电路结构。宋佳贺用沉浸式的训练,把每一个技术要领变成肌肉记忆。为突破一道题中的难点,常常在训练场练到半夜。

        2021年,宋佳贺以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一等奖,然而在代表内蒙古出战国赛时失利受挫。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调整心态全力投入训练,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

        宋佳贺的指导教师王宝明评价说:“他有一股钻劲,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会向老师发问求证,直到彻底搞清楚。”国赛前的集训里,宋佳贺度过了最充实最艰辛的训练时光,一方面要克服各项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投入到紧张的备赛训练中。继电线路安装、自动控制编程与调试、故障排除、电子焊接……规定时间内完成4个模块的操作,最后让机器平滑、稳定地运转起来,这是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项目的考试内容,也是宋佳贺备战大赛每天的必修课。

        “我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一系列密集的测试和实操练习,不断探索和完善训练方法,精益求精,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宋佳贺说,虽然比赛奖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的过程来实现自我学习和提升。

        最终,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宋佳贺沉稳应战,一举夺得电工项目学生组铜牌。在宋佳贺看来,工匠精神,一方面体现在坚持,才能在大赛中赢得奖牌。另一方面要精益求精,把每件事做到极致,通过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解决问题,最终提升自己。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志在四方。内蒙古选手在本届大赛中表现出色,不仅在电工赛项中斩获铜牌,还在茶艺、农机修理、电子商务、养老护理、汽车维修等赛项中获得8个优胜奖,充分展现了内蒙古职业技能实力和风采,折射出内蒙古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对培养造就“大国工匠”的渴望。

        此次大赛不仅为内蒙古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为内蒙古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和“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不断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推动广大劳动者提升自身技能,带动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北疆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7.71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区技能劳动者总量达397.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7.5万人,涌现出1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94名全国技术能手、2500余名全区技术能手和85名“北疆工匠”。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说:“我们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励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加大培养力度、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齐心协力培养更多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自治区完成好两件大事提供人才支撑、智力保障。”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