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中外戏剧家相约北京探讨剧场未来

    2022-01-18 00:00:00

    来源:中青网   编辑:郭邱磊

    阅读:7188

    评论:0

    [摘要] 1月14日至16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艺术论坛和演出推介会“艺术向未来”在北京中间剧场举行。

      1月14日至16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艺术论坛和演出推介会“艺术向未来”在北京中间剧场举行。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超过40位顶尖艺术家和学者作为嘉宾,就剧场定位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艺术美育教育、跨界新演出等话题开展10余场主题演讲和6场高峰论坛对话。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剧院发展,演出内容始终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艺术的守正是创新的基础,讲述中国故事,基础就是要继承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精神,汇聚儒家思想,文人气质,更需要宣扬和亮出中国人的活法和中国人的底色。”在田沁鑫看来,科技进步给艺术带来了全新的改变,科技赋能已经成为了一种新业态。“讲好中国故事不但要守住中华文化之魂和民族文化之根,还要与时俱进,立足时代发展,用创新的艺术和科技的手段相结合,让戏剧的文学与戏剧的演出成为引领文化大潮的新经典。”



      虽然现在艺术和科技联系得非常紧密,但业内人士认为,科技的突破应该跟着内容走。戏剧导演赖声川表示,“我们应该往新的科技方向走,但是科技方面的突破必须从内在先突破,走向转化,如果是这样的走向,这些突破是应该的。在疫情年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剧场?就是需要能够连接大家,能够连接彼此,到更美好的未来。”



      技术与戏剧如何结合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官林也提醒大家关注内容本身,“科技赋能也好,沉浸式也好,好像已经成为中国戏剧的潮流,过多强调线上,而忽视了线下。重视线上,忽视线下,是削弱戏剧本体的可怕的倾向。我们话剧演员的台词、表演、感情,这是生命之本,不能因为有了科技赋能,有了沉浸式,就把这些东西削弱了。艺术家创造的主观愿望,艺术家创造的主观的激情,还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剧场里面演员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我觉得这是戏剧艺术永远不能改变的。古今交融中,如何把传统的东西现代化,把经典的东西时尚化,这些值得我们考虑。”除了戏剧之外,音乐也如此,在全球疫情持续的时代背景下,国外大师名团不能造访,中国古典音乐行业进入了“内循环”。宋官林表示,“新一代的吕思清在哪里?既然面向未来,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国际戏剧制作人、原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制作人翁世卉也认为,“如果舞台上的呈现特别新鲜,能让观众有感官和心灵的触动,这就是有益的尝试。技术与戏剧的结合,如果能够找到核心的点,就非常有意思,如果找不到,那就是烧钱。”



      走中国特色音乐剧的道路



      除了需要关注内容本身,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业内人士的一致追求。



      资深音乐剧人、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从音乐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音乐剧的探索是很多条道路同时在走的,我觉得有一点会越来越有体会,就是中国要敢于走中国特色音乐剧的道路,当然也要借鉴世界上优秀的好的戏剧创作的方式,这两者都不能偏废。”费元洪认为,国外的音乐剧到了创作层面是有历史传承的,跟歌剧,甚至是古希腊戏剧都是有关联的,中国音乐剧借鉴西方音乐剧的时候还是要结合中国人的审美,“音乐剧是用音乐戏剧来呈现,肯定要有中国审美的东西,音乐本身就是形而上的表达,跟我们戏曲的审美是有贴合的,我们更要有文化自信,去寻找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认为,“现在年轻人喜欢国风,音乐剧观众是女性观众和年轻观众为主,国风的回归使我想到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富矿太多了,要让年轻人喜欢,就是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东西要有当下感,现代感,当下意识的转化,让年轻观众能够感同身受,能够引起共情,这是挖不尽的富矿。”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