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入选非遗,44项中国“茶文化”让世界叹服

    2022-12-05 00:00:00

    来源:杭州网   编辑:浙江双创平台

    阅读:1753

    评论:0

    [摘要]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陈茜 钟玉华】编者的话: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陈茜 钟玉华】编者的话: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需要和谐共处,需要优雅诗意的栖居,中国茶文化讲究“茶和天下”,其“清静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

    非遗项目主要来自四大茶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项目包含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小项目。本次申报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其中还包括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的多种需求。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

    王福州介绍说,传统制茶技艺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主要集中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包括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文旅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文件称,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采用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和寺院等场所饮茶。茶是社交领域以及婚礼、拜师、祭祀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参与本次申报项目的一员,王福州表示,本次选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本次申遗的项目是考虑到茶有传统技艺的成分,其分布地域广,遗产类型丰富,并有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东西方交流的历史意义。

    文化学者俞金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那种大消耗大消费、注重物质的生活方式已经不适合人类的发展,人类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好满足了人类的需求,而茶文化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中国茶,连通全世界

    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这在众多历史资料中得到考证,其中包括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诗词中对饮茶的探讨等。茶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深深融入百姓日常,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学者姜松告诉记者,最早茶基本上是一些贵族和上层人士饮用的,随后,饮茶文化的发展和普及是跟宗教相关的。从一些文献记载中会发现,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很流行,道士和僧人都是遵循着一种过午不食的清修方式,为了提神醒脑而喝茶。到了唐朝的时候,佛教传播很广,普通人开始喝茶,形成了大众饮茶文化,宋代则达到高峰,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很多茶馆,北宋时去茶馆喝茶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了。宋朝时有一种斗茶的雅玩方式,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斗茶品环节之一是把茶饼碾碎,然后进行炒制,再用沸水把茶用专门的工具打散,打茶的时候,泡沫持续时间越久,说明茶越好。

    中国民间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郑长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茶饮并广泛生产、服务于生活,同时遗留下茶马古道等,为今人津津乐道。

    作为能够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等著名商道并称的茶马古道,是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原生茶马古道滇藏线与川藏线首次以远征古道的形式翻越横断山、青藏高原,向西域延伸,和丝绸之路会合,茶马古道上形成了多元文化互动和交流的现象,成为古代和近代中国连通外部世界的强劲动脉之一。茶马古道所辐射区域有汉、藏、傣、彝、纳西等20多个民族聚集栖息,荟萃着中原文化、藏族传统文化、贝叶文化、火文化、东巴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藏传佛教、禅宗等也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化学者俞金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叶、茶树、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遍全世界。唐朝时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16世纪传至欧洲各国、美洲大陆、中东、俄罗斯等地区。而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摩洛哥也都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茶文化。这其中,又以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受中华茶文化的影响最大。

    姜松介绍说,唐朝时鉴真东渡,随着佛教把茶叶带到日本,进而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中,17世纪起,茶叶最早对英国影响最多,进而影响了整个欧洲。到了18世纪、19世纪,英国的整个国家经济都受到茶贸易的影响,据统计,当时英国国民收入的10%都用来购买茶叶,成为重要的奢侈品,一些精英阶层都认为英国人在茶叶上的消费太过奢侈了,所以建议大家减少喝茶。可是饮茶已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因为英国人吃肉较多的饮食结构需要茶增进消化,而且饮下午茶变成了社交方式,之后出现大量茶馆,当时一个主妇如果不会给客人煮茶的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妇。

    到19世纪,英国整个国民经济与两种植物息息相关,一是花费白银去买中国茶叶,二是为了调控巨大的贸易赤字,开始在印度种植罂粟,制取鸦片,后来甚至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英国为了缩小巨大的贸易逆差,决定把茶种偷出来,晚清时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钧把中国茶树偷带到印度。现在,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喜欢饮茶的人数已超过50多亿。可以说,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已经传遍全球。

    晚清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制茶工艺等相关的茶文化在商业营销和传播方面开始落后于日本,但是中国人千年发展传承的种植茶叶的技艺以及制茶工艺等茶文化博大精深,今天依然首屈一指。

    非遗传承人:申遗成功只是起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参与了本次申遗,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申遗成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更好的传承。炒茶48载,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炒茶手艺一代代传下去”,樊生华从2015年就开始去周边学校及职业技能培训单位进行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培训。“炒茶需要有耐心,这也是我常和年轻人强调的。”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丰曾经参与2016年G20杭州峰会国礼白牡丹的制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次申遗成功足以证明中国茶及制茶技艺的价值,是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例证。

    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同时茶文化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杨丰所在的茶厂与国际组织合作,提供“以劳动换食宿”的游学模式。几年来,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上百名志愿者住在茶厂,跟工人们一起采茶制茶体验生活,这些志愿者又将对政和白茶的了解和美好记忆带到五湖四海。

    杨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申遗只是起点,要专注做好茶的品质,珍惜品牌的价值。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响应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我希望爱好茶的国际友人们,可以走进茶山,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可以把我们的茶叶、百年的茶叶滋味以及我们的风土人情,带到世界各地。”郑长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这次申遗,我们不能只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需要看到蕴含其中的认识自然、追求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理念、智慧、经验、情感、精神,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传播,促进大众的中华文化自觉,进一步确立有更多具体实质内涵的文化自信。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浙江双创平台

        浙江双创平台

        4538文章
        2400.4万总阅读
          精彩图片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