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告慰历史的新征程

    2022-06-28 00:00:00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江仲平

    阅读:9665

    评论:0

    [摘要] (一)  夏日的傍晚,于都河畔静谧安宁。

      (一)



      夏日的傍晚,于都河畔静谧安宁。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屹立,一对汉白玉砌成的风帆,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军徽,高扬在碧波之上。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支红色大军从这里出发,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送行的山歌里,饱含着苏区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寄托着赣南人民对革命事业早日成功的期盼。



      历史不会随风而去。八十多年来,英烈的事迹早已凝聚成精神的旗帜,动人的歌曲还在于都河畔被后人传唱。这一曲,穿越悠长的岁月,见证着赣南苏区旧貌换了新颜。



      (二)



      人们常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它是忠实的历史见证者,更因为它是伟大的历史书写者。从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砥砺前行。



      青山无言,永怀碧血;日月行天,以鉴丹心。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赣南苏区人民更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巨大牺牲。这片浴血荣光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老区、苏区人民对党的无比信赖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战争创伤、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经济发展曾远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赣州市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6.71%,18个县(市、区)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数量达到1023个。赣南苏区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殊的困难,需要得到国家特殊的支持。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一段告慰先烈、告慰历史的新征程。



      大树参天植自根基,江河万里流有源头。过去十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实践历程;老区、苏区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眷顾。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并强调“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调研,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西考察调研,肯定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叮嘱“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



      语重心长的嘱托,传递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彰显着人民领袖对这片红土地深沉的爱、对苏区人民真挚的情。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推动赣南苏区各领域全方位实现美丽蝶变。



      十年来,江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十年来,赣南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追赶跨越势头日益强劲。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011年的2.7、2.7、2.5倍;赣南苏区范围的所有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实现十年翻番。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



      实践证明,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追寻思想的光芒,锚定精神的航标,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奋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赣南苏区落地见效,我们必定能在这片红土圣地上续写新的时代荣光。



      (三)



      历史长河中,十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4500万赣鄱儿女来说,这是一段我们共同参与的伟大征程。回望前路,我们不仅见证了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更看见了赣南大地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



      曾几何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一直是赣南苏区的民生痛点。十年前,位于赣闽交界处的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只有一条烂泥路通向外面,家家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木板床,用的是土灶台,喝的是土井水,属于深度贫困自然村。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十年来,赣南苏区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05万户,解决了农村134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改建电力线路12.6万公里、农村公路6.3万公里,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125所、面积719万平方米。



      乘着振兴发展的东风,华屋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坐在自家楼房敞亮的客厅内,华屋村民、烈士后代华崇祁激动地表示,做梦都没想到今天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现在大家种植大棚蔬菜和油茶,发展乡村旅游,圆了安居梦、致富梦、小康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坚持把国家扶持资源用于造福人民,把近七成财政支出、近八成新增财力用于改善民生,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天,赣南苏区之所以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党心民心高度凝聚的时期,“人民”正是历史性成就的价值起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十年来的红土蝶变,让老区、苏区人民感怀在心,他们纷纷把心中对党的真挚情感写在春联上,成为赣南大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今年春节,崇义县义安村脱贫户郭起华早早地就请人写好了一副对联,上联:“致富常思国策好”,下联:“脱贫不忘党恩深”,横批:“幸福之家”。这个曾经被疾病和贫穷压得喘不过气的汉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下,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脐橙果园,还住上了二层半的“小康楼”,每年全家人有1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对党的感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得民心者有力量。这种改天换地的力量,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来自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不仅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量身定制《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还组织40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先后安排五批201名挂职干部奔赴赣南,倾力为老区、苏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开启了部委与赣南的“直通车”。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满怀着对红土地的深情厚谊,“翻箱倒柜、倾囊相助”,给予赣南苏区特殊扶持,构筑起区域性“政策高地”,使赣州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中的特区”。



      十年来,党和国家一条条特殊支持的帮扶措施、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援助资金,给予赣南苏区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的高效推进机制,凝聚起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和号召力,才促成偏于内陆一隅的赣南苏区实现振兴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人。



      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长卷里,主角是人民,最大受益者也是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我们披荆斩棘、奋力奔跑,山海可蹈、未来可期。



      (四)



      历史是大写的精神,精神是历史的内化。



      苍穹之下,“红军村”瑞金华屋后山的17棵青松枝繁叶茂、苍劲挺拔。上世纪30年代初,华屋的17名青年在参加红军前夕,携手在后山种下17棵松树,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今天,硝烟早已散尽,青松依旧耸立,只是不见儿郎归来。华屋人擦干眼泪,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红色的基因,从当年红土地的儿女跟着共产党走上革命征途开始,就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地植根在老区、苏区人民的心里。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振兴发展”这四个字,对赣南苏区而言,不仅意味着一系列的变革、更新,更是一段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上下求索。开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历史,我们才刚刚写下序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同年4月,印发《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2022年3月,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新征程上,这片红土地将担负起“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的重任。



      新长征,再出发。我们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牢记“四个不要忘了”的殷殷嘱托,自觉贯彻“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老区、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努力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融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以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为主线,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重点,以改革科技体制机制为动力,我们要协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努力构建一流创新高地、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主体、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创新生态,为书写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精彩华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穿越百年的风雨,历经十年的征途,共产党人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为民的信念、创新的激情、奋斗的艰辛。



      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然而,征程不是旅程,从来既有鲜花相伴,更有荆棘丛生;既有掌声相随,更有艰险在前。握紧历史的接力棒,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力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程,我们一定能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执笔:范嘉欣)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