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传承好千年运河的共富文脉

    2022-06-29 0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李苏珺

    阅读:1838

    评论:0

    [摘要]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日前在扬州开幕,国内外运河城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以运河为媒,共探运河的古往今来。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日前在扬州开幕,国内外运河城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以运河为媒,共探运河的古往今来。大运河流淌千年,至今仍泽被后世,她不仅为沿岸人民带来了富足,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张名片,凝聚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今天,让古运河焕发新的生机,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利用好她的物质资源,也要在转化、创新中传承好她的精神内核。


    大运河文脉源远流长、精神内涵众多,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尤其应重视大运河视角下,对共同富裕的向往追求。水运连着国运,治水推进治理,大运河沟通南北,让国家长治久安;货流通畅,使百姓生计有望;灌溉水利,助区域繁荣发展……在古代,大运河有力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员、物资、技术、文化之间的交流。正如《晏子春秋》所言“权有无,均贫富”,大运河的文化基因中,流淌着朴素、原生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现出古人“天下均平”的理想。今天的我们担负着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应从大运河的共富文脉中汲取精神滋养,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大运河更广泛、更深入地造福人民,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河、幸福河。


    大运河视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视沿岸村镇的文化保护与发展,为运河儿女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水是大运河的灵魂,岸是大运河的经络,城是大运河的明珠,江苏许多城市因大运河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如今“沿运、沿江、沿海”的城市群格局。在大运河沿线,分布着大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这些散落在大运河边的颗颗珍珠,有些因远离城市,已在发展中落后。我们应一体推动保护利用,通过特色文化空间的打造“串珠成链”。无锡在大运河沿岸设立了一系列非遗传承基地,生动展现惠山泥人、太湖船点、宜兴紫砂、无锡精微绣等世界级非遗品牌,开发有代表性的文物遗迹、古镇古村、工商业遗存、名人故居也提上日程。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形成的全产业链,带动就业效果显著。


    大运河视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视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沿岸人民拥有真真切切的幸福感。生态文明是最根本的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做到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全面展现沿线自然与人文、宜居与诗意水环境完美结合的景观特色。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的运浦湾片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和太浦河的交汇处,曾是一片“散乱污”加工作坊集中区,环境污染严重。经过3年的集中治理,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十里“风光秀带”,水域、草坪、步道以及综合休闲区入眼皆风景。


    大运河视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视航运转型这一发展契机,为沿岸产业奠定扎扎实实的发展基础。目前,大运河江苏段是全流域货流密度最大、运输效益最好区段。我们应咬定优势,协调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运河航运转型提升,不断提升运河服务能力、通航能力,让智慧、绿色成为“黄金水道”的新底色,推动沿岸产业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进一步提升。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