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2022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2022-12-29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郭栩汝

    阅读:4906

    评论:0

    [摘要] 编者按  一年征程,又是岁终。

      编者按

      一年征程,又是岁终。过去的一年中,“基层之声”版面立足中原大地,感受时代脉搏跳动,以火热的赤诚之心连接党委、政府和群众,回答时代之问,深入厂房、社区和村庄,发出一线声音。

      我们克服疫情防控的种种不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报道解决了一些难题顽疾;我们关注基层治理经验,为各地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借鉴;我们走进养老服务机构和技能大赛现场,聚焦“老有所养”“技能河南”建设,推动2022年我省这些重点民生实事顺利进行;我们挖掘社会角角落落里的暖心故事,传递你我他(她)的善和美,温暖千万家。

      基层的声音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时值年终,案头2022年一年的“基层之声”版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沓样报。

      哗哗哗,一张张掀过,翻阅报纸的响声,恍如穿越时光河流的桨声,在几十期报纸版面、近百万文字的徜徉中,时不时,一些来自基层的平凡人物和鲜活故事,如同被船桨激起的水花,跃出水面,光彩照人。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没有闪耀的家庭出身,通过自身努力、不断锤炼技能本领,最终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道路。徐金玲从一个普通的信阳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位侃侃而谈、知性自信的家政职业讲师;周口的农家打工妹徐秋萍通过二十多年专业技能的不断精进,成为业内的“大工匠”、当选全国劳模……他们是普通人,是“学技能、兴乡村”系列报道聚焦的主人公,更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受益者,技能的赋能,让每个人的生命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乐于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奔走在民生“最后一公里”,打造着邻里“和睦”、社区“和暖”、治理“和美”的社区家园。南阳的社工张真真倾心照料社区的失独老人,把自己的烛光照进老人们的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暖;驻马店的社工徐小歌俯身甘当社区孩子王,丰富了社区儿童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通过记者的报道,也让社工这一平时鲜有人关注的群体,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了解了他们平凡但意义不凡的工作价值。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但他们坚守善良、勇敢、诚信、孝亲等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用行动书写了大写的“人”字。潢川县的“河南好人”余其龙十几年默默地践行承诺,奉献敬老事业;商水县退伍青年许佳佳见义勇为、抢救交通事故伤者;鹿邑县“好媳妇”高爱英侍奉卧病在床的婆婆33年;丈夫守边卫国,宁陵县好军嫂吴文娟11年含辛茹苦照顾家庭,当好坚强后盾……

      倾听最贴近大地的声音,采写最温暖人心的故事,关注最平凡群众的所思所想,这就是“基层之声”的使命,也是驱动我们在新的一年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记者 翁韬)

      心里装着群众的事儿

      曾有文艺作品中有一自嘲式的戏言:“咱老百姓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恰恰相反的,应该说是:“老百姓的事儿,那全都是事儿。”回顾2022年的报道,几乎都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无论是记者深入一线的调查采访,还是编发群众来信,都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当然,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

      国道、省道上行车是否顺畅,群众是否满意?为此,记者从郑州出发,沿途经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等省辖市内的多条国道、省道驾车行驶。此行下来,还真发现了不少占道经营的现象,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国道、省道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提供了参考。(见《期盼国道、省道通行更顺畅》2022年2月22日7版)

      农村消防工作能否让群众放心?为此,记者深入农村调查后发现,随着农村消防队伍的日渐普及,基层消防队伍的稳定、设备投入和维护、训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亟待改善。报道为有关部门查缺补漏提供了借鉴,也是在为群众的利益鼓与呼。(见《期待农村消防安全网越织越密》2022年3月1日7版)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从政策出台到主管部门调整、具体实施操作,始终在探索调整完善。对群众关心的实事如何办实,好事如何办好?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发现这一好政策在具体推进中,仍有难题需要不断破解。进而通过采访有关人士,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建议。报道的推出,为促进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党媒的一份力量。(见《加梯新政如何加速惠民生》2022年9月22日9版)

      类似上述的报道还有很多,都是从“大面”上关注群众的身边事,为群众利益说点真心话。除此之外,我们还编发了一批群众来信,虽然都是个案,看起来事儿都不大,但对当事群众本人来说,往往是天大的事儿。

      在我们以“来函照登”为栏头刊登的群众来信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些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如,信阳籍农民张述东因为工伤后续治疗费用无着落,经本报刊登后,问题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固始县武庙集镇迎水寺村的便民道路迟迟不能动工修通,经本报刊登后,当地迅速采取行动,修通了道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当然,也有遗憾,有的问题经本报刊登后,有关部门不作为,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如,新郑市的国泰紫荆园项目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500多万元的问题,群众来信经本报刊登,半年过去了,这些农民工仍然未拿到一分钱,有关部门也未给本报任何反馈。在此,我们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不要用傲慢和冷漠的态度对待群众的事情,而是要向有责任心的单位和部门看齐,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好。(记者 汤传稷)

      关注基层治理我们一如既往

      2022年,“基层之声”版以关注基层、关注民生为己任,采访并报道了各地在破解民生难题、创新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做法和经验。这些报道,都或多或少地为我省各地城乡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主街道都修了,小胡同、背街巷咋办?上边没项目资金,又不能搞集资摊派,群众行路难、街道脏乱差咋解决?2022年年初,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通过“一巷一议”村民议事会的办法,让群众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每条小胡同、背街巷推选1名至2名管事代表,很好地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政府暂时无法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

      对于李岗村的做法,4月19日,“基层之声”版以《小小议事会解决大难题——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一巷一议”调查》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刊发后,许多农村的干部群众评价说,这篇报道为他们当地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虽说报道只解剖了一个村的做法,但是值得全省各地的乡村借鉴。

      长期以来,由于村级公章管理不到位,“人情章”“收费章”等时有发生,群众盖章难,工作效率低,监督不到位,责任追溯难。针对这一情况,林州市纪委监委大胆探索,创新建立智能公章管理、财务审批和重大事项备案等网络平台系统,实时办理、全程留痕、动态监管。这项改革进行之后,规范了村级组织工作流程,推动了基层小微权力规范化、信息化和透明化,有效杜绝了公章违规使用和村级权力滥用。群众使用“智能公章+”管理系统盖章,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5分钟。权力被规范了,办事更方便了。

      对于林州市的做法,9月15日,“基层之声”版以《把基层“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小公章”装上“智能锁”》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河南省委改革办立即给予充分肯定,在其微信公众号《改革兴豫》上全文转载。许多读者说,小微权力虽小,小公章虽小,但其却发生在群众身边,“基层之声”版关心了老百姓的挂心事。

      2023年,“基层之声”版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基层治理,关注我省各地涌现出的基层治理的典型做法。力争通过我们的篇篇调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改善民生,促进工作。(记者 韩春光)

      响应时代:青春向阳老来暖

      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发展;所有的幸福,涓涓汇流为人的生活幸福。

      河南是人口大省,任何一项民生问题都是大事情。党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今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报记者行基层、探民生、察冷暖,尤其针对“一老一小一青壮”群体等,推出了一系列重点报道。

      温暖老年人晚年养老生活。老有所养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今年以来,我省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设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迈出坚实一步。我们传递“技能改变命运大赛点亮人生”理念,聚焦河南省首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的精彩瞬间和青年人才在养老行业大有作为的故事;我们“共绘‘老有颐养’新图景”,走进养老机构,探看“到2022年年底,我省要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1处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每个县至少有1所特困供养机构”的建设情况。

      帮助青壮年牢牢抓住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用心用情保就业”,从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到真金白银稳岗稳企,从用工新模式到新业态新职业,从权益保护到“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如实记录、详细解读,为就业群体注入强大信心;我们呼吁“技能河南人人出彩”,抓住“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这一关键战略,告诉广大技能从业者,在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发展需求双重推动下,技能人才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时代。

      守护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河南的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众多,给予他们福利保障和关爱保护责任重大。在基层,我们看到了“别样温馨‘一家亲’”——11月28日傍晚,是确山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晚饭开饭时间。孩子们像小鸟归巢一样从学校回来,中心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我们也目睹了那群“奔走在民生‘最后一公里’”的人——当驻马店市的社工李净走进驿城区西园街道驿新社区探望孤儿豆豆(化名)时,淅川县的社工张真真也在乡间奔走,帮助困境中的小女孩融入社会。

      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小有所长。贯穿人的一生的我省民生保障网络,经历2022年的岁月洗礼,韧性愈加充足。(记者 王向前)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