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中国双创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3684885
  • 喜看米字落中原——写在河南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之际

    2022-06-20 00:00:00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王靖

    阅读:4824

    评论:0

    [摘要] 6月20日,一个可以载入河南史册的日子。

    喜看米字落中原——写在河南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之际

    喜看米字落中原——写在河南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之际

      6月20日,一个可以载入河南史册的日子。

      济郑高铁濮郑段和郑渝高铁将“携手”开通运营,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

      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努力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贡献力量。

      过去,区域发展常受困于地理环境;今天,困局往往因现代交通而破解。

      一张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带来时空与观念的巨变,更意味着交通枢纽优势的再造、经济版图的重塑,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信心与步伐。

      河南,再次站在新的起点上。

      构建新网络

      从十字到米字

      工业革命的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河南的发展史,印证了这一观点。

      京汉、陇海两条铁路的交会延伸,让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激发出河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元素,也勾勒出城市体系的基本框架。

      随着近年铁路建设迎来第三次浪潮,高铁受到全球青睐。国内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相继开通,沿线为之风靡,人们赞不绝口,国家加速规划建设,各地纷纷争取线路过境。

      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历程,凝结无数中原人的心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米字形高铁网建设,持续强化我省交通区位优势。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完善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省长王凯指出,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把河南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物流枢纽。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2010年,郑西高铁的成功运营结束了河南没有高铁的历史;2012年,郑州东站的运营、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的高铁时代飞速而至。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米字形快速铁路网的框架也由此搭建。

      连线成网才能放大价值,超前谋划才能赢得未来。河南高铁网建设步履铿锵。随着河南米字形快速铁路网被列入国家规划,短短几年间,河南高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节点性突破。

      2017年7月9日,“横”贯东西的徐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19年12月1日,“捺”指东南的郑阜高铁、“下撇”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运营;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实现全线贯通;2020年12月12日,“点”通西北的郑太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22年6月20日,“上撇”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河南实现省辖市“市市通高铁”,而郑渝高铁同天全段贯通,也意味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越连越远。

      从无到有,由“十”到“米”,风云百年,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重拾“中国铁路心脏”的辉煌。以郑州为圆心,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勾勒新版图

      从减法到乘法

      米字形高铁网铺展中原大地,时空压缩的减法效应充分显现。

      从郑州乘高铁到济南,过去人们常绕行北京,如今约3小时直达;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后,郑州至重庆最快4个多小时可达。

      高铁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简单加法,更具有强大的资源再配置作用,产生促进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一条高铁会催生产业带,几条高铁往往意味着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

      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为河南带来深远变化。

      枢纽优势蝶变——

      河南区位条件和腹地资源得天独厚,在全国路网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河南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至关重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说。

      米字形高铁网落笔成形,使得河南作为中部地区增长引擎地位更加凸显,实现4小时内可直接连通我国主要城市群,交通圈覆盖全国半数人口与经济总量。

      发展能级嬗变——

      交通枢纽既有交通节点功能,又有生产要素组织功能。

      米字形高铁网覆盖郑州都市圈“1+8”城市群,延伸至全部省辖市,大幅拉近各个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让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依托郑州都市圈,我省正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使得沿线城市对于投资的吸引力变大,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全面加强。高铁网将沿线城市串点成线、拓线成轴,攥指成拳,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阿里巴巴、京东来南阳洽谈,真丝地毯、玉雕艺术品从高铁走快件;素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口,铁路水运无缝对接,“黄土经济”向“蓝色经济”转型如虎添翼……

      战略叠加蜕变——

      在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看来,通过与国家高速铁路网有机衔接,有利于河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向北,深度融入京津冀,强化科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深度合作;向南,协同联动长三角、精准对接大湾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东,联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共建共用出海口;向西,依托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联通西安都市圈;向西南,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育新机、开新局。

      穿越山脉河流,串起城市乡村,高铁呼啸,动力澎湃。

      打造新枢纽

      从平面到立体

      “十三五”以来,全国有1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米字形高铁网。新发展格局下,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枢纽经济之争成为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焦点。

      枢纽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是枢纽的形成,当今世界高效集疏运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成为新发展趋势。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但与国际先进枢纽相比,我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标国际、环顾国内,助力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裹足不前,更要加快步伐,使交通优势进一步扩大、功能进一步增强。

      郑州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并不单单因为高铁,它由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几大枢纽共同构成。要想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就要加强海、陆、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既做强节点,又畅通“毛细血管”,让路网“活”起来,要素动起来。

      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交通服务提档升级。

      多式联运已成为我省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16回18”高频次往返,郑州综合评分第一入选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信阳淮滨港开通多条航线,“豫货出海”和“海货入豫”有了新通道……打通大动脉、构建大枢纽,我省正变“流量”为“留量”,变优势为发展胜势。

      未来,从河南出发的飞机、高铁将有更多的“河南造”产品可运。而注入了创新活力的河南高端、拳头产品,也将乘着飞机、高铁,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1000多年前,诗人杜甫在重庆奉节时,思念家乡,笔耕不辍。

      穿越历史的烟云,高铁,像纽带一样再次将中原与周边紧密相连。河洛文化、巴蜀遗存、齐鲁长歌、荆风楚韵相互激荡,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记者 张海涛 宋敏 丁新科)

    [声明]本网站在其他媒体、网站中摘录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都注明了稿件来源。被选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的作者,如认为直接摘录不妥,恳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当即删除等妥善处理。
  •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全国
        友情链接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网信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求是网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新闻网 腾讯网 搜狐网 新浪网 网易网 凤凰网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中国政府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改委 民政部 科技部 教育部 工信部 人社部 住建部 外交部 公安部 国资委 中科院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职业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中国双创是传播和交流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双创与政府、高校、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深度联合,为“工、农、兵、学、商”提供权威的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精准专业的数据服务,个性化推荐引擎,共享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等。

        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双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